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10-26

[精选课件] 2022年六年级数学教案(推荐一篇)。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精选课件] 2022年六年级数学教案(推荐一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实际情景,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

笔算下面各题。

24÷4+16×5-3746+50×[(900-90)÷9]

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教学实施

(一)出示例3。

1、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

2、学生明确题意。

3、学生分析题目并解答

4、提问:可以列综合算式吗?小组讨论并汇报,如何列综合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

5、分析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试算,两人板演。

7、全班交流订正。

8、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寻找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2、教材第35页第9,10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编推荐

[教案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22模板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22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币

简单的计算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

三、换线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

四、活动

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

2、选四名售货员,开始下位购买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1元=10角

[精选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其三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都会用到资料进行参考。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其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说结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16÷4=(大家一起说,并给予鼓励)

2、背诵7、8、9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抽生背7、8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诀,并给予鼓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六月有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恩,那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你们知道吗,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课件)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示“平均每行挂几面?”“每个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老师读题,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师板书)

2、口算56÷7

(1)师:现在,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我想把这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汇报:56÷7=8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师板书)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这个时候用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师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1)课件展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让学生口算。

(2)抽生说答案,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准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游戏:小猪吹泡泡

点名完成相应题目。

3、小兔过河。(第39页第3题)

(1)出示课件,先说一说如何解决这道题,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小兔子过河。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箭头指向相应的石头。

4、小鸟回家。

(1)出示课件,先说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然后发给学生小鸟身上的算式卡片,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房子下面。

(2)让班上其他同学检查一下小鸟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家。

(3)还有哪些算式的结果分别是7、8、9。引导学生说出想口诀说算式。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并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抽生说,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作业。

(1)口头作业:把乘法口诀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也考考你。

(2)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第40页3、4、5题。

[2023课件]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课件]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 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课件参考」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一篇)


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课件参考」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今天老师邀请正方体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正方体搭一搭立体图形。(板书:搭一搭)

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1、活动一:探索站在最佳位置观察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正方体,看看它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教师任指几个面,让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来描述。

(3)请你拿出一个正方体学具,放在桌上,从一个最佳的角度观察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到它的几个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几个面。(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4)小结:你观察到的这三个面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2、活动二:请你用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自由搭建立体图形。同桌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出示课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图形不同。

3、活动三:根据指令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1)李老师设计了一栋大楼,想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搭完的同学就马上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

1)横着放3个方块,在最左边的正方体上面再放一个正方体。你们是怎样搭的?(电脑出示)你们搭的和李老师设计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师。

2)先放一个正方体,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个正方体。(电脑演示)

(2)老师想找最棒的同学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师”。“设计师”的指令要既清晰又简洁,“建筑师”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两人轮流互换练习,等会请你们把最棒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推荐给老师。(同桌练习搭立体图形)

请一组同桌发指令搭立体图形。在“设计师”发指令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一起搭一搭,跟“建筑师”比比,看看谁搭得更好。

4、活动四:通过尽可能少的问题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1)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老师不看你们搭好的大楼,不用同学们给我指令,只要问你们一些问题,根据你们的回答,我就会搭出和你们想的一样的大楼来,我们试试看吧!

你用了几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2)你看,老师搭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们同桌两个人也来试一试吧。注意:你们的问题尽可能提得明确些,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尽可能回答准确。互换轮流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搭一搭

课件推荐: 数学教案壹篇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你知道优秀的资料是怎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课件推荐: 数学教案壹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做了一张贺卡,准备母亲节的时候送给妈妈们,这张贺卡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笑笑、淘气、小斌分别在方格纸上画了贺卡的示意图,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谁画的像。

1、出示图。

2、观察图,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

4、小组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他们是怎么画的?

5、小组汇报

笑笑:我画的图,宽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4厘米,长1、5厘米相当于实际的6厘米。

淘气:卡片的长和宽的比是6:4、也就是3:2,所以,我画的图长和宽的比也是3:2。

小斌:只要长比宽长一些就行。

6、画的图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得出:只要长和宽都按相同的比(可以有两个意思,一是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和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相等,二是图中的长和宽的比与实际的长和宽的比相等)来画,画的图才像。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以量出原来的长和宽,再将它们的长和宽缩小相同的倍数,才能画的像。

活动二、画一画

把下面的图放大,比一比谁画得像。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全班交流。

活动三、探究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汇报。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