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列5篇。
经过周密的筛选栏目小编为您精选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防灾减灾,开启幸福生活每一天, 从全面、整体的角度看待自然灾害,有效的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1)
为了进一步加大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力度,把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落到实处,防止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防范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校内外发生的突发性安全事故。
二、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指挥机构
总指挥:x
副总指挥:x
成员:__
三、工作安排
(一)通迅联络:__
任务:遵照指挥部的指令,及时准确的报警,接警或请求其他单位援救,保障通讯交通畅通无阻,力争在极短内赶赴出事地点,招待执行应急任务,并以最快速度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二)紧急抢险组
组长:__
成员:__
任务:紧急应对突如其来的事故,按事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安全疏导组
组长:__
成员:各班主任
任务:负责现场维护秩序,组织引导,快速疏散并撤离,防止拥倒、踩踏,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事故。
(四)救护组
组长:x
成员:各任课教师
任务:负责抢救伤员,阻止可疑及无关人员进入、靠近、围观,保障救护车辆畅通无阻,快速救护受伤人员,平息后抓紧时间与其他医务部门进行伤亡人员的情况核实,配合执法部门查找事件原因。
(五)事后恢复组
组长:x
成员:__
任务:为抢险提供财力保障和事故平息后勤部生活供应保障。
(一)、防火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措施)
⑴严禁将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带入教学区。
⑵教学区和办公区不得使用明火照明(煤油灯、蜡烛等)。
⑶严禁在办公室、实验室内使用电火炉、电热毯、电热水器等。
⑷严禁在校园内存放或燃放烟花爆竹。
⑸严禁在校园内焚烧废纸、树枝、树叶等。
⑹凉晒的衣服必须在空调压缩机、散热风扇50cm之外。
⑺组织全校师生听取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⑻进行学生自护疏散、义务消防队员消防器材使用及紧急状态时切断电源、燃气源等演练。
2、应急预案
A、上班时间处理方案:
①出现火警:发现险情者在第一时间拉响火警警铃并迅速报火警119,同时向校长或副校长如实报告,校长或副校长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查明情况,采取措施,展开抢救工作。
②在统一指挥下,各个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灾,疏散组人员紧急开展工作,抢救人员和财产,转移危险物品。
③学校通知有关人员并配合组织疏散和救护工作,制定临时对策,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
④事后恢复组立即出动车辆运送人员和物资,保证师生和抢险人员的用餐和用水等。救护组各任课教师协助医务人员赶赴现场,提供应急药品,组织抢救伤员,切断相应电源,并保证疏散和救护的照明用电和用水。
⑤做好善后工作。对现场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清理,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慰问,对损失进行统计,配合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全过程调查,查明事件发生原因。
⑥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生活、和工作秩序。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教育和处理,并提出整改措施。
B、非上班时间处理方案:
①现场人员在第一时间迅速报火警119,同时报上级部门。
②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事件现场,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并上报领导,在其他领导没有到达现场前,如有情况全权指挥救助。
③其他条款也正常上班时间处置方案相同。
3、注意事项
①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②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
③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④人员在逃生时应掌握方法。
⑤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二)、用电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⑴组织对全校师生进行用电安全知识宣传。
⑵办公室内严禁使用电烫斗、电吹风、电炉、电水壶、电热毯等。
⑶学生不得擅自从插座内引出电源接入其它用电器。
⑷组织学生进行用电安全防范知识竞赛。
⑸定期检测触电保护器是否正常工作。
2、应急预案
⑴遇有突发性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包括总电源)。
⑵遇有紧急情况立即用绝缘棒或非导电棒、棍击打,将触电人员与电源脱离,(不得用手拉触电人员。)
⑶对触电受伤人员视情形及时组织自救或他救,必要时拨打120急救中心求援。
⑷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以便组织施救。
⑸排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三)、食品卫生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⑴定期请校医务人员对师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辅导。
⑵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购买和食用三无食品(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出厂日期)。
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一日三餐的用餐习惯,不挑食,少吃零食。
⑷校区定期督促食堂清理仓库及小店内的剩余食品,防止学生误食过期、霉变的食品。
2、应急预案
⑴基本处理流程
①发现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立即送往医务室诊疗。
②一旦发生三人以上同时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意外。
③发生上述第二条款情况,即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共同研究对策。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2)
一、目的
为科学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消除突发环境事件(以下简称环境事件)的危害和损失,保障公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规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突发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重大事故发生后,坚持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各类发生或可能引发的环境事件,及时发现、预警、处置,提高防范环境的能力。
三、组织体系应急机构职责
(一)环境事件应急机构及职责
镇人民政府成立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环境应急指挥部)由镇长任指挥长,分管环保领导任副指挥长,镇环建站、党政办、派出所、综治办、财政所、食安办、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大有中心卫生院、大有畜牧站负责人为环境应急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环建站,负责全镇环境处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其职责为:组织实施本预案,研究决定全镇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镇环境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镇环建站:组织拟定全镇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参与应急事件组织、指挥、协调工作。
镇党政办:负责协调参与环境污染应急事件后勤保障和资料收集工作。
镇综治办:配合派出所负责组织、协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和发生环境污染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镇财政所:负责协调参与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经费保障。
镇派出所:负责组织、协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做好放射源、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环境应急处置中的重要目标、危险镇域的安全保卫工作。
镇食安办:参与、协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处置单位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应急处置工作。
镇农业服务中心(含水利、林业):组织协调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总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水资源污染、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和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农村能源建设等工作。水利站负责拟定重点流域的水资源调度,参与水资源环境污染现场应急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以及饮用水(含地下水)源地的应急监测和处置工作。林业站负责对农业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发布外来物入侵情况,并组织扑灭。
镇国土所: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镇中心卫生院:负责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医疗救治工作。
镇畜牧站:负责畜禽养殖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分别制定职责范围内的详细操作规范,在本预案启动后,按程序进入应急状态。
四、预警和预防机制
对于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重大事件,各相关部门应及时掌握动态。指挥部办公室设立接警值班室,负责接警、处警工作。进入预警期后,应采取以下措施: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发布预警公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信息监控、数据收集。针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立即处置污染源,防止危害、污染和事态扩大。
五、应急响应
(一)响应程序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报警信息后,立即对事件进行核实、掌握事件进展情况,根据对事件的初步判断认为需要启动应急响应时,及时向指挥部提出预案建议。需要有关应急处置支援时,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提出请示。
(二)响应措施
指挥和协调环境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在24小时内向镇应急指挥部报告,接到预警报告后,按照事件发生、发生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好应急防范措施。预案启动后,镇应急指挥部负责环境事件应急的指挥工作,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集结应急处置力量。
六、应急分队
各村(居)委相应成立应急分队,如有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按照属地原则,应立即组织应急分队投入事件处置和救援处理工作,应急分队构成如下:
1.大一居委(10人),负责组织人:邓小五。
2.石良村(12人),负责组织人:刘德书。
3.水源村(12人),负责组织人:冯明远。
4.指拇村(10人),负责组织人:王兴华。
5.大保村(11人),负责组织人:张承全。
七、后期处置
应急结束后,环境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组成善后处理组,负责受伤人员康复、脱险人员安置、死亡人员家属安抚、灾后环境评估、事故调查、取证等工作。
八、宣传、培训
指挥部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检测,应急处置人员培训,提高环境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
九、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责任追究: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玩忽职守,不服从上级命令和指挥,临阵脱逃或阻碍应急处置行动,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的个人,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3)
为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和师生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学校各科、室、图书馆、实验室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防火部位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经常对本部位消防栓、灭火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状态。认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做好记录,要懂得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保卫科每年组织一次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灭火演练。
2、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化学危险品存放室、电教中心、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下班前应切断室内电源,关闭用电设施。对本部位防火工作经常检查,做好记录。
二、应急处理:
1、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迅速下达疏散警报,报告119火警的同时,立即报告市教育局。
2、疏散组迅速组织疏散师生,撤离到安全区域。
3、后勤组迅速切断有关电源。
4、积极配合消防人员救火,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大火蔓延。
5、一般火灾情况(火势较小、火势发展慢、损失小、靠学校自己力量可以扑灭)应立即组织自行扑火,事后将火灾发生时间、地点、情况、扑火经过、采取的灭火方式和起火原因与后果等以书面形式报校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三、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灭火行动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根据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迅速检查是否切断起火现场电源、火源和气源,检查是否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启用携带或利用就近配置的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器材进行扑救(油漆、衣物起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扑救;电器起火应用二氧化碳气体类灭火器扑救)。如火势较大,暂时扑灭不了,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冷却、隔离等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待消防队赶到,配合完成灭火任务。
四、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安全防护及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①疏散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根据预案或总指挥的指令,疏通紧急疏散通道,疏散现场师生。
②通讯联络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及时通知相关各组,迅速投入灭火战斗,同时注意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指令、情况及信息上传下达。
③后勤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对现场实行警戒,保证消防车行进畅通无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避免人员伤亡。应按照预案或总指挥的指令,迅速调集准备灭火所需物资、设备为完成灭火、疏散救护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并疏散危险品及物资。
④救护组配合医护人员抢救火场内被困伤员。
五、现场保护
灭火战斗结束后,警戒保卫组要派专人对着火现场实施警戒保护,严禁非现场人员进入现场,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并配合调查人员做事故现场的调查工作。并在总指挥的安排下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4)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原则
三、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指挥体系及相关部门、单位和组织的职责
一、指挥机构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三、相关部门、单位和组织职责
第三部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
三、突发环境事件的评估与确认
第四部分信息管理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三、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内容及形式
四、突发环境事件的通报与信息发布
第五部分应急响应
一、三级应急响应
二、二级应急响应
三、一级应急响应
四、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
第六部分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程序
一、迅速报告
二、快速出击
三、现场控制
四、现场调查
五、情况上报
六、污染处置
七、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发布
八、污染跟踪
九、调查取证
十、结案、存档
第七部分组织、技术和后勤保障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
三、后勤保障
附件sss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成员名单
sss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规范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生产活动的进行,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宣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规范和强化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以现场处理、消除危害、做好善后工作为重点,形成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普及环境应急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环境安全意识。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
(二)政府负责,部门合作
县人民政府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负总责。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断提高我县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三)、依靠科学,快速反应
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依靠科学,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三级预警,分级响应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发展情况,将事件分为“三、二、一”三个等级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级控制,分级响应。
三、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本预案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安全、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故。具体主要包括:
(一)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件
(二)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装置、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等因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三)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突发性严重环境污染事件。
(四)因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
(五)相邻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对我县造成环境危害的特大污染事故。
(六)其他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第二部分指挥体系及相关部门、单位和组织的职责
一、指挥机构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其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县人民政府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其组成见附件),对突发环境事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动社会力量和各种资源,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县应急指挥部门下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及演练活动;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应急预案的启动准备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保障整个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信息。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和工作组织,负责本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负责污染现场及周围群众的疏散、生活、稳定工作。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六个工作组作为具体工作机构。
(一)现场监测处置组
由县环保局牵头,县农委、林业局、水务局、安监局、公安局等部门参加。负责实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现场处置、调查处理、监测、报告、监督检查等工作,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医疗救治组
由县卫生局牵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参加。负责组织医疗救治、疾病预防,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医疗救治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后勤保障组
由县发改委牵头,县工业发展局、商务局、财政局、民政局、物价局、科技局、气象局、交通局等部门参加。负责与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物资的供应、运输、储备,提供突发事件处置时气象动态,安置受害群众,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社会治安组
县公安局负责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调查和事件处理,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监察组
县监察局负责受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在处置工作中玩忽职守、违规违纪等行为。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办公室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负责起草有关汇报材料、领导讲话,草拟有关文件,编印工作简报,沟通各组工作情况和信息,向媒体和社会发布信息,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相关部门、单位和组织职责
(一)县环保局
1、负责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认定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提出预警等级的建议,并及时上报污染事故。
2、负责组织现场监测。
3、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手册》的规定,指导、协助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污染区域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
4、负责监督检查污染源单位的应急预案制订和污染防治工作。
(二)县发改委、工业发展局、商务局、物价局
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控制规划,把突发环境污染与事故控制和应急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稳定物价。
(三)县财政局
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所需装备、器材等物资的经费供给。
(四)县公安局
负责污染控制区的社会治安、交通管制,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秩序,保障应急方案顺利实施;负责污染现场的灭火、消毒、洗消和伤员的搜救工作。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调查。
(五)县卫生局
做好伤员的救治,疏散人员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
(六)县交通局
优先安排应急物资和疏散人员的运送转移;负责污染物清运的车辆、工程机械调配、组织运输工作。
(七)县民政局和有关乡镇政府
负责社会捐助工作,救助经费和物资的管理、发放工作,负责污染现场及周围群众的疏散、安置、稳定工作。
。
(八)县委宣传部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期间新闻报道的规范管理,营造有利于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九)县水务局、农委、水产局、林业局
组织做好流域、水源流量控制与监测,开展家畜、水产及野生动植物受污染情况的监测和调查工作。
(十)县气象局
负责提供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区域的气象情报资料。
(十一)县科技局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需要,及时组织科技力量协作攻关,支持对突发事件有关防控工作的科学研究。
(十二)县监察局
负责调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期间的违规违纪、失职渎职事件,严肃追究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责任。
第三部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可分为三级。
(一)三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一般、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一般、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二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级、三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三)一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
突发环境事件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三级突发事件,启动黄色预警;二级突发事件,一级突发事件,启动红色预警。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三、突发环境事件的评估与确认
组建由环境管理和监测人员、环境评价专家、危险化学品专家、环境评估专家、防化专家等相关专家组成的突发环境事件评估咨询专家组,开展事件快速评估与决策咨询。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评估
评估突发环境事件性质和类别,预测可能的涉及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群健康或环境的影响;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评估现有应急处置措施,提出对现有应急处置措施的改进意见,并对行动方案做出决策咨询。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确认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评估咨询专家组的意见,由县环保局向县人民政府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分级预警的建议,由县人民政府确定并发布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级,决定相应级别响应。
第四部分信息管理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
根据《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按国家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进行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发生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及人员发现或获知突发环境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县环境局报告。
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确认。
根据调查和确认结果,三级环境事件48小时内报告市环境保护局,二级环境事件12小时内上报,一级环境事件6小时内上报。随时报告事件势态进展情况。
三、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内容及形式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和结果报告三类。
速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确报可通过电话或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
速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的类型、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人员受害情况、捕杀与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四、突发环境事件的通报与信息发布
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由县委宣传部和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发布。县委宣传部和环保局,应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舆论引导,建立快速发布机制,避免因发布滞后造成工作被动。对媒体有关事件内容的不准确报道,应当及时通过发布通告或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真相,以正视听。
第五部分应急响应
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即黄色预警启动三级响应,橙色预警启动二级响应,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
一、三级应急响应
(一)企业应急响应
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向县环保局报告,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理队伍进行现场控制、现场处置,人员撤离疏散和消除污染等工作。
(二)、县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三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环境保护局应迅速组织环境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污染源调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源转移、污染消除、人员撤离、受污染区域划定,同时组织突发事件评估专家组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三)县人民政府应急响应
县人民政府接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组织相关人员的疏散安置、依法进行受污区域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物资的供应。
二、二级应急响应
(一)县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县环境保护局迅速组织环境监察应急、环境监测应急队伍和技术人员赶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污染源调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源转移、污染消除、人员撤离、受污区域划定,同时组织突发环境事件评估专家组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二)县人民政府应急响应
县人民政府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根据县环境保护局的建议,决定启动二级响应;或根据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决定,启动二级响应。
组织有关部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设立突发应急工作组织;紧急调动和征集有关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现场隔离、受污染区域的确定与封锁: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物资、经费;组织相关部门协助环境保护局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三、一级应急响应
(一)县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在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专家咨询组的指导下,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并及时派出专业技术机构赴现场开展现场调查,组织落实各项紧急防控等措施;配合上级专业机构对不明原因的突发事件开展污染源调查、受污染区域划定等工作;检查督导基层组织对突发事件立急处理措施的落实;根据授权发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二)县人民政府应急响应
县人民政府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根据县环境保护局的建议,决定启动一级响应;或根据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决定,启动一级响应。
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立即进入24小工作态。在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协调县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各工作部门开展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污染危害监测与分析、污染源调查与控制、受污染群众救治与转移、信息发布、宣传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
四、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
(一)应急终止的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成立的条件已经消除;
2、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基本消除,无继发可能;
3、已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公众健康与环境再次遭受危害,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后果趋于尽量低的水平。
(二)应急终止的程序
1、事件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咨询组论证调查,确认突发事件已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结论以书面形式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报告。
2、接到应急终止通知后,现场指挥部指挥应急人员及设备有序撤离。
3、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应急终止的信息。
4、由县环保局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行动的后评价,编制应急评价报告,存档备案,并上报有关部门。
第六部分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程序
一、迅速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接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县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县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程序向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二、快速出击
接报后,县应急处理指挥部指令现场监测处置组负责人立即召集所有组成单位人员,携带污染事故应急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
三、现场控制
现场监测处置组在迅速通知相关部门的同时,应参与现场控制和处理,防止污染扩散,根据现场勘察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
四、现场调查
现场监测处置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判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测布点、摄像、拍照等取证工作。
五、情况上报
现场监测处置组负责人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及时报告县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人。
六、污染处置
现场监测处置组根据县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指示,积极参考各方意见,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手册》的规定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危害。
七、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发布
由现场监测处置组向县应急处理指挥部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由县应急处理指挥部相关部门实施;
现场监测处置组要及时进行事故处理分析,向宣传组通报情况,确定对外宣传统一口径,由宣传组对新闻媒体发布污染事故消息。
八、污染跟踪
现场监测处置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定时向县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直到突发事件应急终止。
九、调查取证
有关部门对涉案人员做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十、结案归档
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形成总结报告,按时上报并存档。
第七部分组织、技术和后勤保障
一、组织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并确定专人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预警、预报的各项协调管理工作等。
二、技术保障
(一)成立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库,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能迅速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为指挥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其职责是:
1、了解掌握国内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2、综合评估突发环境事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的建议;
3、指导、调整和评估应急处理措施;
4、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总结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二)现场应急环保专业队伍与企业应急分队
以现有环境监察、监测队伍、公安消防为基础建立一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伍。其主要职责是:
1、开展应急监测分析,确定污染类别、程度、范围;
2、进行现场调查、取证、评估及上报工作;
3、确定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督促、指导各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预演。
各污染源单位以技术、生产骨干为基础组建应急分队,按本单位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处置本单位的突发事件。
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县现场应急环保专业队伍与企业应急分队和设备受指挥部集中指挥,统一调配。
(三)培训和演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常备队伍要定期进行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增实战能力。
三、后勤保障
(一)物资储备
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本预案职责,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储备分为日常和应急两级。
(二)装备保障
县环保局和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机动和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消除污染的能力。
(三)经费保障
县财政局应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转经费、突发事件处理经费,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捐助资金纳入各级财政专户管理,由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掌握、集中安排使用。
sss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成员名单
总指挥:县长
第一替代人: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
第二替代人:县环保局局长
副总指挥: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
成员单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委宣传部
环保局发改委工业发展局
商务局公安局监察局
卫生局交通局安监局
民政局水务局农委
林业局科技局气象局
财政局广电局安监局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环境应急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县环保局局长(兼)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5)
清明期间是森林火灾高发期,是森林防火的紧要期,做好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尤为重要。20xx年清明将至,森林防灭火工作已进入关键期。为强化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根据《高州市20xx年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方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领导,及早动员部署
(一)发布禁火令:传达市政府发布的森林防火禁火令,在禁火时间禁火区域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二)召开会议专题部署
1、镇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布置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工作,各村
(居)委会支部书记、机关单位负责人、全体镇干部、各村护林员参加。
2、各村召开专题会议:各村(居)委会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参加。
(三)制定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镇政府制定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各村也要制定应急预案。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一)组织单位加强宣传
1、各机关单位负责宣传发动本单位在职人员积极参与,带头示范,自觉遵守森林防火政策法规,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严防山火。
2、村(居)委会:组织驻村干部、村(居)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包户开展面对面宣传、动员、教育,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
3、学校: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上一堂森林防火安全教育课、写一篇森林防火作文、出一期森林防火黑板报、悬挂一条森林防火宣传横幅、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活动。
(二)组织社会加强宣传
1、发出“文明祭祀防山火”倡议书。
2、发放宣传单:组织群团组织、志愿者在圩街、道路收费
站等发放森林防火宣传资料。
3、各村在微信群里广发“文明祭祀防山火”倡议书。
4、各村利用村村通广播每天宣传森林防火规定、禁火令、山火避险常识、典型案例等。
(三)设置警示牌。横幅、标语在圩街、村庄、林区道路、进山路口、火灾易发生区域设置警示牌、横幅、标语。
三、严管火源,坚决消除隐患
(一)取缔无证经营点:组织市场监督所、安监办、派出所等部门清理、取缔无证经营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销售店(点)。
(二)排查火灾隐患:组织圩镇机关单位、村(居)委会排查森林火灾风险区〔点),建立台帐,落实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
(三)设卡布点检查:各村(居)委会干部、护林员在进山路口设置临时森林防火检查站,禁止易燃易爆物品、火种进山。
(四)现场执法处罚:加大执法力度,组织派出所干警、各村(居)委会干部进山开展巡查行动,依法查处野外违规用火行为,严厉惩处森林火灾肇事者。
(五)严管野外火源:组织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护林员或临时聘请人员,划定责任区,网格化管理,深入到山头地块巡查,必要时采取“人盯人”方法,确保火源管控与火情巡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山头、每处林地。
(六)公开曝光典型:组织新闻媒体对各种阻碍执法检查、违反禁火令的行为,以及森林火灾案件等,在电视、广播、报刊开曝光。
(七)加强墓地监管:组织村(居)委会对属地坟墓造册登记,签订扫墓防火安全承诺书。对坟墓集中区域开设防火隔离带或采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引发重大森林火灾。
(八)制定村规民约:村(居)委会与村民商订森林防火村规民约,建立“村民管理、自我约束、互相监督”长效机制。
四、督导检查,确保有效落实
组织督查组深入到一线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专项督查,对各村(居)委会、各圩镇机关单位贯彻落实工作部署不得力,森林防灭火工作不作为,弄虚作假、瞒报火情等失职、渎职行为,实施问责;对森林火灾多发,或造成重大损失与影响,或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或扑救山火指挥不当造成人员伤亡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做足准备,高效处置火情
(一)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镇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村级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方案。
(二)做好充分准备:做好镇、村级扑火力量调配、机具装备、通讯联络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准备工作。
(三)队伍靠前驻防:半专业扑火队伍靠前驻防,严阵以待,一旦接到山火报告,快速出击,重兵扑救,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半专业扑火队可分组驻防到交通便利的重点村,确保能够以最快时间到达火灾现场;村(居)群众扑火队(必须经扑火培训合格)根据当地实际安排,确保能够以最快速度扑灭初发火。
(四)严厉查处火灾案件:接到火情报告,要立即通报森林公安或公安派出所。接警的公安机关立即组织警力赶到现场侦查,从快从严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坚决打击肇事者,形成震慑效果。
六、强化值守,有序处置
(一)加强值班调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清明节假期,实行“双值班带班”制度,各村(居)委会安排人员在岗值班。
(二)有序处置火情。一旦发生火情,村(居)委在组织处置的同时报告镇(街);镇(街)接到火情报告,立即组织镇(街)扑火队伍前往火场处置,并报告市防火办、市应急管理局。
(三)强化扑火组织指挥。森林火灾发生时,村(居)委会主要领导要立即到火灾现场,并及时报告,视情况积极组织扑救;接到报告,镇(街)领导必须到现场组织扑救。
(四)规范火情报告。严格执行森林火灾报告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及时、准确、规范报送火情信息,不得迟报、瞒报。4月4日至8日,实行森林火情零报告制度,各村(居)委会每天15时前要向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值班室报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