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活着》读后感(集锦6篇)。
这是一篇关于“作文《活着》读后感”的探讨文章今天范文资源网小编为大家推荐。作文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最高形式,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进一步认知自己和探索内心的情感世界。想写好作文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去积累整理。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作文《活着》读后感【篇1】
应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仅肩上多了一份职责,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期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之后也正因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正因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作文《活着》读后感【篇2】
《生之欣喜》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余华的《活着》告诉我的。看过了诸多经典著作,《活着》是唯一一本我读完之后又觉得意犹未尽,然后迅速展卷从头到尾重读的一篇。是作者余华的经历吸引我?是离我近一个世纪的生活片段吸引我?还是主人公大起大落却依然安若泰之的神情打动了我?也许皆而有之。我要跟随着作者的笔触,在福贵深深的皱纹里细细思索: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余华的作品很多,《活着》用第一人称的我,代入了老福贵的一生,无疑更加让读者身临其境。作者因为偶然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进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的离散,而他依然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作者被这首歌打动,也决定要描写这样的人物,所以,才有了这部《活着》。也是因为作者出生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的童年,正是我们的祖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过去的几十年,历经封建统治的余孽,政权的交替;而即将到来的几十年,将迎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科技发展的高光时刻。作者的成长,也一定经历了时代的碰撞,思想的跳跃,以及,沉淀下来的深思。
老福贵的一生,也是中国的一部近代史。福贵年轻时是个地主家的富少爷,靠着祖上留下来的家产,一直过着吃喝嫖赌,随性猖狂的日子。直到某天把家产败光,福贵才发现原来自己吃的每一粒米,都需要自己从春到秋种出来;穿的每一寸布,都需要一丝一缕织出来。福贵从此变成了他以前最无视的农人。而他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其实能安安静静做一个农人,是多么幸福的事。他的悲剧从此展开,老父被活活气死,妻子被迫离开,而当他慢慢接受辛苦的生活时,却意外被抓了壮丁。老母亲还在等着他买药回家,福贵却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思考着,活下去,还是死去。
战场没有留下福贵,他最终千辛万苦的回到了家乡,却发现老母亲没有等到他,亲爱的懂事的大女儿已经变成了一个哑巴。这之后的几十年,福贵的亲人们一个个意外离世,每一次离开,都是在福贵的心上狠狠的割上一刀。到最后,老年的福贵身边只有一条老牛陪伴。福贵在耕田的时候,大声的喊着亲人们的名字,好像她们从未离开一样。多年离散,在福贵的记忆里,他永远记得妻子穿着的水红旗袍,记得凤霞的笑容,记得苦根的小镰刀,记得亲人们最好的最美的样子。那些时刻,多美啊。福贵总是以为自己要死过好多好多次了,可是他还是活着,带着他的亲人们一起活着。他一个一个喊过来:“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的好,苦根也行啊。”
在命运的捉弄中,老福贵一次又一次扛下了不幸,他豁达、安详,慢慢的走他的人生之路。活着,多好啊。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连弱小如蜉蝣者都要感叹人生苦短,生而为人,生之欣喜,活着,只为活着。
作文《活着》读后感【篇3】
人的生死,到底能不能由自己主宰着?第二次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这样想。
人的生死好像不是自己能主宰的。故事里的有庆、凤霞,一个为校长献血而死,一个因大出血而死。这一切,似乎来得是那么猝不及防。不经意间,死神举起了自己的弯镰,将人们带走。然后是亲人的悲伤与恸哭,呐喊与抱怨,世事无常,这样的一幕幕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但为什么有时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春生想活时,解放战争,穿梭于炮火,命悬于一线,可他活了下来;他想死时,只是将自己的脖子挂在那个绳套上就结束了自己苦难的一生。这印证了福贵所说的“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而福贵自己呢?输光家产——一路走过来,他吃的苦受的累不比谁少,更何况还有双亲与妻儿都相继去世的心之创伤,虽然最后只剩他一个,可他毕竟是活了下来。为什么?因为他想活,所以从打仗到回家,从贫困到饥荒,他几乎是尝遍了人间的苦难,但他活着。他因为想活着,所以活着。
不,不是想活就能活,但想死却能死,所以说,应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结成是······
人不能完全地主宰自己活多久,在相同条件下,但若无天灾人祸,想活下去的人一定活得更久。
所以说,我们要活着,就必须想要活着。一个健康的人若是整天为活下去没什么价值寻找论据的话,他大概不会比一个癌症晚期但勇于与病魔斗争的乐观者活得更久一些。病心,永远比病躯更加可怕。
我们要活着啊,活着可以与最亲爱的人交谈,可以见到最美的朝阳,可以听见这个世界上最悦耳的声音啊。
作文《活着》读后感【篇4】
《活着》这本书,余华写得平静,没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静,应对书中老人的一生经历,心里并没有波涛翻滚,这是那个社会中再平常可是的生命。
老人叫福贵,从富家少爷到下层百姓,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将这个把灵魂都置于嫖赌中的少爷劈醒,才开始珍惜身边的亲人,打算重新开始。
命运似乎因为福贵犯的错而要刻意惩罚他,破产后接连着丧父,为母抓药是被抓去当壮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亲早已亡故,女儿凤霞也因一次生病成为聋哑人。之后人民公社成立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归了人民公社。妻子在这期间得了软骨病,并且日渐严重。福贵一家祸不单行,儿子有庆死于采血事故,为救县长夫人被一个无情的医生夺去生命。女儿凤霞死于生产,只留下了儿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贵和外孙相依为命了。死神连这仅有的幸福都不肯给福贵,又夺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贵的一生就像一叶小船,游荡在社会这个海洋里,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贵仅有受着命运的摆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仅有随着波涛时起时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让自我陷下去一样。
作文《活着》读后感【篇5】
我是一天读完《活着》这本书的,一开始没有多少感觉,还自言自语道,有什么好的呢,大家这么吹捧一本书,什么“熬不下去就看看《活着》这本书,说的那么神乎其神的”,不就是一个输光了祖辈家产的败家子吗?
耐着性子往下读的时候,曾经养成的好习惯,边读书边摘抄的习惯搁置了,到点的锻炼不做了,家务活也放弃了,甚至做饭都感觉到了浪费时间,午休也停止了,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如此的宝贵和紧张。
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恍如进入了情节中,望见了福贵娘踮着小脚一扭一扭地牵着凤霞到地里挖野菜,看见了家珍穿着粉红色的旗袍,背着半岁的有庆站在福贵家的茅草屋前,看见了福贵娘把手放在腿上,抬起头使劲呼叫福贵的情形,高兴着福贵一家团聚的幸福。
又恍如和苦难的福贵走在了一起,痛苦着福贵的痛苦,哀怨着作者如此执笔写下福贵这么多苦难。
恍如时间穿梭到了六十年代的光景,看见了全家吃野菜充饥的样子,看见了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看见了冬天冻伤了的脸和双手,看见了众多在田地里干活上不起学的小伙伴,看见了炎炎夏日在河边割草,因中暑差一点没命的自己,看见了,看见了,很多很多过去的模样。
人到中年,经历过风风雨雨,虽没有福贵的苦难之深,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挫折是有的,困难是有的,感同身受的情感是有的,半辈子的艰难困苦随之涌现出来,情感上再也也难以控制自己,泪如雨下,难以自控,不但承担了福贵的苦难,连同我的艰难生活在一起,我和福贵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福贵的感受。
正如余华写下的那两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福贵的讲述如此平静,如此幸福和欢乐,活着的福贵熬过来了。
现实生活中,磨难是有,不是在所有的努力之下都欣然解决了吗?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别人怎么议论,自己还是自己,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结婚,工作,养育孩子,家务活,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上班和下班和管理孩子和做家务之间,整天累得喘不过气来,还要忍受着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就像福贵娘说的:“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有努力就会有收获,现在的生活终于见到了光明,丰衣足食,有车有房,全家人的奋斗苦尽甘来。
正如余华所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生活的感受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其他的人,活着就是为自己而活。
人到中年,经历过生活中各种困难:吃不上喝不上的年代;为生活打拼顾不上孩子;攒钱还账;不努力就要下岗;拼命读书考取学历;熬夜加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为做的比别人更好一些,就像福贵说的“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要笨鸟多飞。”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会和自己的经历和解,学会自己奋斗,赢得属于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
余华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须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时间改变了福贵,一个游手好闲的地主“少爷”变成了一个勤劳踏实能干的佃户;时间改变了福贵的思想,让他的内心充满了亲情和温暖;时间改变了福贵,让他把苦难藏在了心里,脸上透着笑容,展示着福贵强大的活着的力量。
我们不是也在改变吗?逐渐脱离掉年轻时的青涩,走向成熟;逐渐和过去的困难和解,变成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大笔财富;经济上慢慢走向富有,生活美好幸福,时间改变了我们,时间也教会了我们“活着真好,要为自己而活。”
到今天为止,我为《活着》这本书写下了8篇属于自己的感悟,因为自己的浅薄认知,理解得不到位,忐忑之中夹杂着太多的惶恐,不当之处敬请前辈批评指正,诚挚的谢意送上。
本来今天想写一篇真正的《活着》读后感,有写成了这样,心底流露出来的想法只最真诚的,我此刻的想法就如我写下的一样。
有时间再读一遍《活着》,可能有更多的理解,那时候再写对《活着》这本书的读后感吧!
作文《活着》读后感【篇6】
在五一期间,经过同桌的推荐,我读了余华写作的《活着》,这是一本中国当代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交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的时候,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化作雨水和泥土。
在一些人的眼中,活着无非就是能呼吸,进行新陈代谢,心脏进行搏动,不衰竭和停止。也有一些人认为只能只要能活着,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不管做了什么事都认为是因为活着。还有一些人认为活着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如:参军报国、保卫地球、志愿服务等等。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活着的时光,或长或短,亦真亦假,与此同时,每个人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命运,命运的不同决定了什么?至今也是一个迷,不过我们却不能放弃命运,即使贫苦无依,食不果腹,因为人与命运息息相关,他们既可以互相感激,互相依存,也可以互相仇恨,但终究他们却无法舍弃对方。
命运时常调皮,变化无常,琢磨不透的,但却不能因为它的一波三折,就去舍弃活着的理由。命运多舛不是不活着的借口,活着就应该活得有意思,有意义。如果活着的时候风平浪静,每天重复一个个动作又有什么意思呢?难道不是一句活着的行尸走肉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活着的事,活着可以照顾陪伴亲人们,体味人间冷暖;活着可以去看广阔的祖国大地,欣赏壮丽山河;活着可以等待生命中的命中注定,感受命运的安排。活着可以……
这篇长篇小说虽然讲的只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但是却让我更深一层明白活着的意义价值。现在的我们青春无比、活力四射,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好好的活下来。